计网微团课|青春献党潮头立,百年风华续新篇——《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学习推送第七集:最后的嘱托

发布时间:2025-11-01作者:

百年党史纵贯千秋,青春华章多元璀璨。那些在革命烽火、建设热潮、改革浪潮与新时代征程中留下印记的青年故事,或许是刑场上的慷慨绝唱,是实验室里的执着攻坚,是田野间的躬身实干——他们以青春为笔,在党史长卷上书写动人篇章。为回溯百年党史中的多元青年图景,传承这份跨越时代的热血与担当,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学习推送,打捞故事碎片,凝聚精神力量,让这份穿越百年的青春脉动,照亮我们当下的奋进征程。

最后的嘱托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这是革命烈士陈觉牺牲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誓言。“希望你好好长大成人,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这是赵云霄留给襁褓中女儿的临终嘱托。两封穿越近百年的书信,字里行间是铁血柔情,更是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信仰。

陈觉与赵云霄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委派,一同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异国求学的岁月里,两人因共同的理想信念相知相爱,结为革命伴侣。1927年9月,学成归国的他们,怀揣着救亡图存的初心,受党组织指派回到陈觉的家乡湖南醴陵,发动醴陵年关暴动,带领当地农民开展武装斗争。暴动失败后,陈觉、赵云霄被调回湖南省委机关,转入地下工作,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隐蔽战线的殊死较量。

革命之路从非坦途,叛徒的出卖让黎明前的黑暗骤然降临。1928年9月,怀有身孕的赵云霄在长沙不幸被捕;同年10月,陈觉在常德落入敌手。面对敌人的酷刑拷打与威逼利诱,陈觉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用生命坚守着共产党员的气节。1928年10月14日,年仅21岁的陈觉被反动派残忍杀害。牺牲前三天,他写下了那封饱含深情与壮志的诀别信:“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过几日便要被处死了。你有身孕,不可因我的死而过于悲伤。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艰难生下了女儿,取名“启明”,寓意着光明终将到来。然而,这份母女相守的时光仅有一个多月——1929年3月26日,赵云霄就要踏上刑场。临行前,她给襁褓中的女儿写下绝笔信,字里行间满是不舍与期许:“启明我的小宝贝,你是民国十八年正月初二出生的,母亲在你只有一个月零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的,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让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小宝宝,我不能抚养你长大,希望你长大后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父母是怎么死的。我的启明,我的小宝宝,当我死的时候,你还在牢中,你是这个世界上的不幸者。小宝宝,希望你好好长大成人,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我可怜的小宝贝,我的小宝宝。你的母亲于长沙陆军监狱署,泪涕。”

写完信后,赵云霄给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3岁。如今,这两封浸透着血泪的书信,被完好保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成为见证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珍贵史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陈觉与赵云霄,一对年轻的革命伴侣,用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他们的诀别信,句句是对家人的眷恋,行行是对信仰的执着,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大义凛然与永不屈服,更凝聚着对国家民族的赤诚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今天,品读这两封绝笔信,既是对革命先烈牺牲奉献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他们心中坚不可摧信仰的传承延续。新时代青年当以先烈为镜,牢记初心使命,将对英雄的敬仰转化为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一代人的担当与荣光。

百年党史的星河中,“潮”青年的故事从未落幕。它们是烽火中的呐喊,是建设时的坚守,是改革中的突破,更是新时代的冲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段过往,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火种。《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推送,带我们一次次触碰这些滚烫的故事与灵魂,在回望中积攒向未来的底气。让我们将这份多元的青春力量融入血脉,化作新时代逐梦的铿锵步履。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下期推送,让我们继续解锁党史中的青年密码。

注:本文内容摘自《百年党史“潮”青年》

文中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