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安全大赛CTF赛道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10-27作者:黄玮

10月25日下午,由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主办,中国传媒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安全大赛攻防夺旗(CTF)赛道顺利举办。本届赛事以“检验实战能力、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吸引校内外1100余名网络安全爱好者参与,不仅打造了高水平竞技平台,更成为大模型时代下探索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践。

突破地域限制,首次开启校内外同步竞技模式

为打破线下赛事的地域限制,本次大赛首次采用“校内线下+校外线上”双赛道同步竞技模式。校内选手通过登录专属比赛页面参赛,校外选手依托互联网远程接入赛事系统,大幅降低了校外爱好者的参赛门槛,有效扩大了赛事覆盖面与影响力。 

赛事命题聚焦网络安全核心领域,覆盖网络攻防、漏洞利用、密码学、逆向工程四大方向,从技术储备、问题分析、实战应变等多维度考察选手综合能力。校内外选手同场竞技的设置,既加剧了赛事竞争氛围,更搭建起跨地域的学习交流平台,助力选手在比拼中互学互鉴,推动网络安全技术经验的共享互通。

模拟真实攻防场景,严格监考守护赛事公平

为还原真实网络安全工作环境,本次大赛采用开放赛制,允许选手在比赛过程中查阅资料、使用专业工具,充分考验选手的信息检索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与此同时,组委会围绕“公平竞技”构建多层级监考体系,从源头杜绝违规行为:赛前严格核验选手身份证件,确认身份后方可签到入场;比赛期间启用全场视频监控,安排志愿者分区巡视,并随机抽查选手电脑答题环境;针对提前结束比赛的选手,通过签到表登记离场时间,避免出现“交卷后继续答题”的情况。

赛事结束后,命题团队还将对所有解题报告进行逐份审核,结合比赛平台日志数据开展异常行为分析,确保每一份成绩都真实反映选手实力,让公平性贯穿赛事全程。

聚焦大模型时代挑战,探索网安人才培养新方向

本次大赛的命题设计紧密结合行业前沿趋势,充分融入大模型技术对网络安全领域的影响,首次设置“人机协同”相关挑战题目——选手可借助大模型完成代码分析、漏洞挖掘、攻击模拟等任务,在竞技中探索大模型与网络安全技术的融合路径。

为规避大模型可能带来的作弊风险,命题团队在题目设计与测试阶段,邀请ChatGPT 5 Pro、Gemini 2.5 Pro、Claude 4.0、DeepSeek3.1等主流大模型参与“对抗验证”,最终设计出“大模型无法独立解答”的题目——若选手仅依赖大模型答题,将陷入命题陷阱,无法完成挑战。这一设计不仅验证了大模型在复杂网络安全任务中的局限性,更传递出“网安人才不能盲从大模型”的核心理念。

命题团队表示,当前大模型技术进化速度令人惊叹,但网络安全领域的漏洞发现、防御体系设计等核心工作,仍需人类专家凭借独立思考能力与实战经验完成。本次大赛通过“可对抗大模型自动解题”的考点设置,引导选手思考“人机协同”时代下的能力新要求,推动形成“与大模型协同,而非依赖大模型”的技术应用观,为大模型时代网络安全教育与竞赛发展提供新思路。

志愿团队全力护航,保障赛事高效运转

本届赛事的顺利举办,离不开志愿者团队的全力支持。赛前,志愿者们深度参与赛场布置、比赛平台测试、设备调试等筹备工作,逐项排查潜在问题;比赛当天,志愿者们分工明确,有序引导选手签到入场、协助监考人员维护现场秩序,以专业的服务与饱满的热情,为赛事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展现出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子的责任担当与团队协作精神。

目前,大赛组委会正加紧核对最终排行榜与获奖名单。后续,“网安意识能力科普月活动” 及本次 CTF 赛道的获奖名单、领奖方式,将通过学院官方微信号“意如计网”正式公布,敬请各位参赛选手关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