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学习者、研究者,你是否好奇AI如何为6G网络筑牢“安全屏障”?是否想知晓密码设备面临的“侧信道攻击”究竟藏在哪些生活场景里?
10月27日,中国计算机学会公益品牌活动“CCF走进高校(CCF@U)” 将重磅落地中国传媒大学!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网络安全意识能力科普月的收官活动,我们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建伟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王安研究员,带来兼具学术深度和实践价值的专题报告,带你直击行业前沿技术与核心挑战!
一、活动信息
时间:10月27日 14:30-16:30
地点:中传学术中心V05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单位: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二、名家开讲
1、刘建伟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刘建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创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指委委员、全国密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员、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评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奖励和荣誉。主编教材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材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工信部精品教材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 |
报告简介
AI赋能6G网络——安全架构与关键技术
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以“陆海空天、万物智联”为愿景,为海量应用场景提供Tbps级超高速率、亚毫秒级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通信服务。然而,6G网络面临异构互联与泛在连接带来的统一管理难保障、海量设备难管控、网络信任难建立等安全问题。人工智能(AI)凭借其强大的学习、知识推理与感知决策能力,突破人工经验边界,以AI智能引擎为核心,各安全层级深度协同,通过闭环反馈机制进行自适应学习,实现AI赋能的6G网络安全架构,使6G网络内生安全成为可能。
本报告聚焦6G网络安全的新兴需求与独特挑战,提出了AI赋能的深度融合安全架构;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6G物理层、网络层及服务层安全防护中的核心赋能作用,并指出了AI在6G网络各层的赋能点;系统梳理了AI赋能的6G网络安全的前沿研究热点与关键技术,并展望未来重点研究方向。本报告旨在为深化6G内生安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2、王安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
| 王安,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密码技术与数据安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密码学会密码芯片专委会、密码测评专委会、物联网密码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工控系统信息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新一代商用密码算法征集专家组成员,《密码学报》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工程与侧信道攻防技术。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党政密码科学技术进步奖、ICISC、SecureComm、WASA、ChinaCrypt、AsiaJCIS、CryptoTE、SAFE、全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教学研讨会等会议最佳论文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受理/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完成行业标准2项,担任SAFE、PANDA、CCDS等多个学术会议主席。 |
报告简介
密码侧信道攻击——方法、案例与AI赋能
侧信道攻击是终端类密码设备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报告将介绍侧信道攻击的基本原理,分享国际上研究人员利用能量分析、电磁分析、故障分析、声音分析等方法实际攻破密码设备的案例,涉及电子支付、在线会议、智能家居、移动通信、蓝牙通信等多种场景,探讨人工智能与侧信道攻击的深度结合与广泛应用。
三、活动意义
1. 科普月“压轴升级”:从畅课答题的“基础闯关”、中传网安协会宣传的“理念普及”,到本次CCF@U活动的“前沿深析”,三场活动层层递进,收官活动将集中呈现网安领域核心技术与未来趋势;
2. 大咖面对面 “查漏补缺”:两位专家均为网安领域国家级人才,报告覆盖6G安全、密码攻防两大核心方向,既能解答你此前参与科普活动时的疑惑,更能带你突破知识边界;
3. 理论+实战 “闭环赋能”:既有6G内生安全架构等前沿理论,也有电子支付、智能家居等贴近生活的攻击案例,完美衔接科普月“从基础到应用”的传播逻辑,帮你打通“知识吸收—实践认知”的壁垒。
四、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收集表
截止时间:25日(周六)18:00

温馨提示:
1. 建议感兴趣的师生提前15分钟到场,有序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2. 报告结束后有互动交流时间,可在现场向专家提问探讨!
10月27日14:30 中传学术中心V05报告厅
让我们跟随两位专家的脚步,
探索AI赋能下的网安奥秘,
把科普月的知识收获转化为未来探索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