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微团课|青春献党潮头立,百年风华续新篇——《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学习推送第二集:改造中国与世界

发布时间:2025-10-16作者:

百年党史纵贯千秋,青春华章多元璀璨。那些在革命烽火、建设热潮、改革浪潮与新时代征程中留下印记的青年故事,或许是刑场上的慷慨绝唱,是实验室里的执着攻坚,是田野间的躬身实干——他们以青春为笔,在党史长卷上书写动人篇章。为回溯百年党史中的多元青年图景,传承这份跨越时代的热血与担当,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学习推送,打捞故事碎片,凝聚精神力量,让这份穿越百年的青春脉动,照亮我们当下的奋进征程。

改造中国与世界

1918年4月14日,一群20来岁的年轻人意气风发,在长沙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成立了新民学会。学会会名源于四书中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其宗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

新民学会坚持除旧布新,团结爱国青年寻求革命出路,侧重改造社会。逐渐成为五四时期我国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之一,其中主要代表有: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向警予、李维汉、罗学瓒、张昆弟、郭亮、陈昌、蔡畅等。

新民学会自1918年成立,到1921年自行停止活动,时间不足4年,人员从21人发展至近80人。在这期间,新民学会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成立了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兴办了新式学校,创立了文化书社,筹组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

学会会员渴望从西方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许多会员前往法国、新加坡等国勤工俭学,在法国,蔡和森“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成为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毛泽东等人则留在国内响应五四运动,开展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和湖南人民自治运动,出版湘江评论等进步刊物,成立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元旦,长沙大雪纷飞,积雪盈时,朝宗街文化书社内却热气腾腾。十几位新民学会会员聚集一堂,召开新年年会,经过热烈讨论,学会决定以激烈的共产主义方法,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共同目的。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和干部队伍的准备,对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被誉为“建党先声”。

同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代表长沙党的早期组织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出卖,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员向警予在武汉被捕,5月1日牺牲,年仅33岁。1928年3月28日午夜,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郭亮在长沙英勇就义,年仅27岁。1931年8月4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和森在广州英勇就义,年仅36岁。

忠于理想和信念,不少学会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虽然新民学会已成为历史,但其精神永恒。新民学会能够在众多的青年社团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会员把个人理想,青春梦想与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景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100余年过去了,那群放飞梦想的青年在岳麓山下发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时代最强音,至今依然令人心潮澎湃,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崇高追求,为我们树立了精神坐标。

百年党史的星河中,“潮”青年的故事从未落幕。它们是烽火中的呐喊,是建设时的坚守,是改革中的突破,更是新时代的冲锋,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段段过往,更是永不磨灭的精神火种。《百年党史“潮”青年》系列推送,带我们一次次触碰这些滚烫的故事与灵魂,在回望中积攒向未来的底气。让我们将这份多元的青春力量融入血脉,化作新时代逐梦的铿锵步履。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下期推送,让我们继续解锁党史中的青年密码。

注:本文内容摘自《百年党史“潮”青年》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