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微党课丨勿忘家国之殇,矢志中华富强——《正义之战》系列微纪录片第一集:日本侵华战争的源起

发布时间:2025-10-07作者:

历史刻印着血与火的灼痛,记录着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从台湾到北平,从山东到东北,军国主义的铁蹄步步紧逼,亡华之心昭然若揭。它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我们来路上无法磨灭的坐标。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正义之战》微纪录片系列学习推送,让我们一同回望,在历史的镜鉴中,汲取沉痛而清醒的力量。

《正义之战》系列微纪录片第一集:日本侵华战争的源起

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政府以天皇名义发布施政纲领,欲开拓万里洪涛,布国威于四方,日本迅速走上对东方各弱小国家和民族侵略扩张的道路,不间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

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把强兵为富国之本的军国主义理论确定为指导方针,他把经略大陆确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在明治维新以后的70多年间,日本多次发动和参加侵华战争及侵华行动。军事科学院研究院张明金这样表示。

侵犯中国台湾,是近代以来日本侵华的开端。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漂流民在台湾南部遇难事件出兵侵略台湾,并且强迫琉球王国,断绝与中国的藩属关系,于1879年将琉球正式并入日本版图,改称冲绳县。

发动甲午战争,是日本实行大陆政策的重大步骤。1894年,日本军国主义者经过长期处心积虑的策划和准备,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侵占中国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澎湖列岛等,索取巨额赔款2.315亿两白银和在华特权。经过甲午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日本的国力得到极大扩充,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文化。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北京、天津等地,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被迫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共达9.8亿多两白银,使中国彻底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兵最多的日本,除勒索大量赔款外,还获得在天津、北京和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若干地区的驻兵权。其驻屯军不断扩充,竟成了后来制造事端,大举侵入中国的先遣部队。

日俄战争给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东北地区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获胜的日本夺取了沙俄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殖民权益,设立了南满统治机构,建立了关东军。这为以后日本侵吞中国东北创造了有利条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会修说。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出兵侵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各种特权。这样日军即控制了辽东、山东两大半岛,加上在北京、天津等地的驻军,使中国经济重地直接暴露在日本的兵锋之下。

1915年,日本直接向中国北洋军阀政府提出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其灭亡中国的图谋已昭然若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日法西斯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浊浪,随着20世纪20年代法西斯主义在日本的崛起,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再度膨胀,形成了更加完整地鲸吞中国,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构想。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侵略扩张总纲领。其主旨不仅要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而且要灭亡整个中国,进而称霸亚洲乃至世界。其后,日本加快实施大陆政策的步伐,一方面多次出兵侵入山东制造惨案,另一方面在东北不断挑起事端,为攫取东北进而侵占整个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战争准备。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空前尖锐,极度膨胀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日益法西斯化。

为摆脱经济、政治危机所带来的猛烈冲击,实现大陆政策的既定目标,蓄谋已久的日本军国主义乘蒋介石统治集团忙于剿共内战之机,于1931年在中国东北沈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918事变,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中华战争。东方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

历史的书页翻过,但屈辱与抗争的印记,早已融入民族的血脉。本系列每周将推出三篇勿忘家国之殇,矢志中华富强系列学习推送,一起从历史的深处汲取力量,肩负起时代的重任,在复兴的征程上,砥砺前行,共创辉煌。以上为本期学习内容,敬请期待下期推送。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