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微团课丨抗战铸国魂,英名照千秋——《天地英雄气》系列微纪录片第十集:沙场殒命志无悔

发布时间:2025-08-01作者:

天地英雄气,千秋贯长虹。八十载岁月流转,那些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从未远去——他们或许是枪膛里迸发的怒火,是战壕中紧握的拳头,是绝境里不屈的呐喊,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铜墙铁壁,以赤诚之心点亮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为铭记那段山河不屈的抗争史,传承英雄们熔铸于烽火中的浩然正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天地英雄气》系列学习推送,重温英雄壮举,感悟精神力量,让这份穿越时空的担当与勇毅,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来路,奋勇向前。

《天地英雄气》第十集:沙场殒命志无悔

大地回春,山河焕新。当缤纷花海再次点缀曾经历战争洗礼的土地,我们仿佛看到他们期盼已久的希望。回溯八十年前的辉煌胜利,是那些在炮火硝烟中牺牲的勇士,用他们的牺牲,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石。浩气长存,英雄永耀。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他们的精神光耀万世。

我也是看了这幅画,非常高兴,特别解气,你知道吧!在这里特别空了一个位置,这是为牺牲的中国战士留下来的位置。父亲和无数牺牲的将士们,他们都会走向这个位置,这个位置是留给他们的!

戴安澜的儿子戴澄东激动地说道。戴安澜,1904年出生于安徽无为,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抗日战争期间参与多次重大战役,包括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昆仑关战役,屡立战功。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初入侵缅甸。当时,中国获得国际援助物资的唯一战略通道——滇缅公路危在旦夕。为保护这条重要的生命线,当时的国民政府根据1941年签订的《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组建中国远征军。

19422月,缅甸仰光告急,英国方面请求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这是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为捍卫国家利益第一次赴海外作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让我们的血和肉去拼掉敌人的头。” 中国远征军军人顾嘉铭唱起当时的歌。

19423月,戴安澜满怀域外物驱敌寇的豪情,率领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百师作为先头部队,从畹町桥进入缅甸。他不曾意识到这一去竟是永别。

194238日,戴安澜率第二百师抵达缅甸南部重镇铜鼓,也就是今天的东域,当时仰光已经失守,戴安澜奉命坚守铜鼓,掩护英军撤退,并阻止日军向北推进,为中国远征军主力集结赢得时间。

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在战报中有这样的评价:当面的敌人是重庆军第二百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

19425月,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失利,戴安澜奉命率部撤回中国。然而归途艰险,危机四伏。  

518日晚,部队在即将通过最后一道封锁线时,突遭日军伏击。戴安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据记载,他因试图站立指挥,不幸被日军机枪击中,身中两弹。战士们抬着重伤的戴安澜,在原始森林中艰难向祖国方向行进。由于缺医少药,他的伤口严重感染,伤势持续恶化。  

1942526日,戴安澜在缅甸茅邦村殉国,年仅38岁。

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反法西斯英雄们的呐喊从未消散。他们用勇气击碎黑暗,用热血守护正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胜利的荣光,更是穿透时空的精神火炬。《天地英雄气》系列学习推送,带我们一次次走近那些闪耀的名字与故事,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这份英雄气融入血脉,化作新时代奋进的脚步。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下期推送,让我们再续英雄传奇。

注:本文内容摘自《天地英雄气》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