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网微团课丨抗战铸国魂,英名照千秋——《天地英雄气》系列微纪录片第五集 愿拼热血卫吾华

发布时间:2025-07-22作者:

 天地英雄气,千秋贯长虹。八十载岁月流转,那些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从未远去——他们或许是枪膛里迸发的怒火,是战壕中紧握的拳头,是绝境里不屈的呐喊,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铜墙铁壁,以赤诚之心点亮人类文明的希望之光。为铭记那段山河不屈的抗争史,传承英雄们熔铸于烽火中的浩然正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天地英雄气》系列学习推送,重温英雄壮举,感悟精神力量,让这份穿越时空的担当与勇毅,指引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不忘来路,奋勇向前。

《天地英雄气》第五集:愿拼热血卫吾华

 

八十二勇士,同壕而战,同日殉国,同穴而葬,同旗映耀,无一苟且。生为猛士,死亦英雄。

八十二年前,为了抵抗日寇的扫荡,新四军的一个连队在刘老庄浴血奋战,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

1943年春,日军调集兵力,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16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十一路合围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第七旅第19团一部奋勇阻击各路敌人。18日清晨,19团二营四连,在刘老庄陷入敌人重围,新四军战史上极为悲壮的刘老庄战斗就此打响。

此时的四连仅有82名指战员,而敌人有1000多名日军和600多名伪军。在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的带领下,面对20倍于己的敌人,四连战士毫不畏惧。  

四连依托苏北特有的 抗日沟(宽 尺、深 尺的交通壕)展开阻击。全连仅配备 挺重机枪、挺轻机枪,但凭借顽强斗志,连续打退日军五次大规模冲锋。据侵华日军史料记载,日军第九中队中队长船越大卫在强攻中被当场击毙,其部队遭受重创。

战斗从拂晓持续至正午,四连以灵活战术毙伤日伪军 170 余人,成功掩护党政机关安全转移。完成任务后,连队本可撤离,但为牵制敌人、保护群众,他们选择继续坚守。午后,日军集中火炮对四连阵地进行毁灭性轰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被夷为平地,全连仅剩 20 余人,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均身负重伤。

在弹尽援绝之际,四连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 血战到底,绝不投降。白思才下令拆毁多余武器、焚烧文件,指导员李云鹏带领全体战士立下 人在阵地在” 的誓言。黄昏时分,20 余名战士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肉搏。

在一片气壮山河的喊杀声中,四连指战员们端起刺刀,跃出战壕,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碎了就用铁锹砍,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后,日军在战壕中未发现一名俘虏、一支完整武器,唯有扭曲的枪管与斑驳的弹痕,诉说着战斗的惨烈。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里,这支扭曲的枪管仍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残酷,斑驳的锈迹里,依然挺立着82烈士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

时任新四军代理军长的陈毅评价此战 无一投降者,无一生还者,呜呼壮哉,朱德总司令称其为 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在淮安,82烈士的故事,家喻户晓,但由于战争年代的动荡,82 位烈士中仅有 17 人姓名被记录。2011 年起,淮安启动“ 寻找无名烈士工程,历经十余年努力,新增 位烈士信息(如司务长胡志法、班长袁培臣等)。截至 2022 年,已有 26 位烈士英名镌刻在纪念馆墙上,其余 56 人仍在持续寻访中。

82位烈士,用生命点燃了黑暗中的希望之光。他们的精神火炬,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里,反法西斯英雄们的呐喊从未消散。他们用勇气击碎黑暗,用热血守护正义,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胜利的荣光,更是穿透时空的精神火炬。《天地英雄气》系列学习推送,带我们一次次走近那些闪耀的名字与故事,在回望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让这份英雄气融入血脉,化作新时代奋进的脚步。本期内容到此结束,下期推送,让我们再续英雄传奇。

注:本文内容摘自《天地英雄气》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