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为进一步增强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科生党支部组织支部成员前往中华世纪坛,开展“追寻北京中轴线红色足迹”系列学习活动第五期。
一、活动过程
参观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是中国人民迎接新千年、新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坐落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中央电视台之间,北倚风景秀丽的玉渊潭公园,南与西客站相望。
长达270米的青铜甬道镌刻中华文明五千年大事记,从“五四运动”“南湖红船”到“新中国成立”等红色里程碑清晰可见。
同学们行走其上,如同踏过浓缩的革命征程,在“触摸历史”中感知共产党人的初心之源。甬道尽端的圣火长明不息,象征红色精神永续传承,也让同学们在火焰跃动中强化使命担当。
共同探寻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这里汇聚着从华夏文明曙光初现直至近现代的杰出人物,他们如同历史银河中永不熄灭的星辰,是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
那些以粗犷线条勾勒出的革命先驱、建设英模、时代楷模的形象巍然矗立。李大钊先生深邃的目光仿佛穿越时空,凝视着后来者;铁人王进喜奋力拼搏的身姿,传递着艰苦奋斗的不朽精神;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巨匠的群像,则无声诉说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家国情怀。雕塑的厚重感与人物精神的崇高感交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应当传承并实践这份“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二、活动心得
白建发
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静卧脚下,如一道凝固的时光之河。我缓步其上,指尖拂过冰冷而坚实的青铜表面,那镌刻其上、细密如织的千年印记仿佛在掌心下悄然苏醒。从“五四”星火燎原的呐喊,到南湖红船劈波斩浪的启航;从长征路上铁流万里的壮举,到天安门城楼宣告新生的洪亮声音……每一个重大历史坐标,都如磐石般嵌入这厚重的文明脉络之中。这分明是一条凝结着民族血泪与荣光、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开辟道路的“时间大道”。
立于圣火长明不息的高台之前,凝视那跃动不止的火焰,仿佛映照出先烈们清澈而坚定的眼神。那一刻我豁然顿悟:我们今日所站立的位置,正是他们用全部热血与生命奠基铺就的基座;他们当年怀抱的理想星火,正是我们今天必须奋力接续、守护不息的永恒光焰。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这份沉甸甸的接力棒已经握于我们手中。我当以世纪坛为镜,以史为鉴、向史而新——把爱国情怀融入专业钻研,把崇高理想付诸日常行动,用青春热血续写时代答卷,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迈出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坚定步伐。
程铄淇
在世纪坛厚重的历史回响之中,我久久凝视那象征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圣火。它无声燃烧着,却如同一种深沉有力的召唤,将千年血脉的搏动注入我心。当目光掠过“两弹一星”元勋们那在艰苦卓绝中铸就民族脊梁的珍贵史料,我心头不禁一颤:自己正在攻读的专业知识,不正是今天这个时代所急需的“新脊梁”吗?这让我蓦然想起李大钊先生那滚烫的呼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这跨越时空的嘱托,此刻与眼前这世纪圣火一同燃烧起来,滚烫地烙进我的灵魂深处。
坛内巨幅浮雕无声矗立,如历史之眼注视着我们。那每一道深刻有力的线条,都仿佛在叩问:青年党员,你们将如何为这百年未竟的伟大事业注入属于今日的光与热?我清晰听见自己内心的回答:要把课堂所学融入国家发展所需,把个人奋斗嵌入民族复兴的壮阔蓝图,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华。
步出世纪坛,回首凝望,那簇圣火依然在苍穹下明亮地跃动。它照亮来路,亦昭示前程——这条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将由一代代青年党员的坚定足迹接续铺展,直至抵达光明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