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泣血忆往昔烽火抗战,青史留痕书彼时峥嵘岁月。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每一位先烈都是一道划破黑夜的曙光。革命先辈们在战火纷飞中舍生忘死,仁人志士们的英勇与坚韧,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青年心中。为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使其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时代的舞台上勇立潮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大抗战》系列学习推送,展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军民一心的团结伟力,从中探寻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受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钢铁长城。
《大抗战》系列微纪录片第七集:
一二八淞沪抗战
《大抗战》第七集聚焦一二八淞沪抗战,揭开了那段烽火岁月的壮烈篇章,带我们重温中国军民无畏御敌的历史记忆。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妄图进一步炮制伪满洲国,实现其分裂中国的野心。为转移国际社会对东北局势的关注,同时企图在经济中心上海谋取更多利益,日本精心策划了这场侵略行动。1932年1月18日,日本特务机关蓄意制造 “日僧事件”,5名日本僧人在上海三友实业社门前挑衅,与工人发生冲突,1名僧人重伤后死亡。日本以此为借口,向上海市政府提出无理要求,包括市长道歉、取缔抗日活动等,并持续增兵,在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进入临战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1月28日深夜,日军陆战队兵分多路,突袭闸北,一二八淞沪抗战正式爆发。驻守沪宁地区的第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面对日军的突然袭击,毅然奋起抵抗。尽管兵力和装备均处于劣势,但第19路军官兵凭借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在闸北,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日军妄图迅速占领这一战略要地,却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上海民众也纷纷行动起来,组成义勇队、救护队、运输队等支援前线,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涌动。
随着战事的发展,日军不断增派兵力。从本土及东北调集的部队陆续抵达上海,组建第三舰队,并将陆军第九师团、混成第二十四旅团投入战场,指挥官也由盐泽幸一换成野村吉三郎。面对日军的增援,第19路军毫不畏惧,迅速调整部署,加强防御工事。同时,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在张治中的率领下,主动请缨增援淞沪,与第19路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英勇奋战,创造了诸多辉煌战绩。2月中旬,日军在庙行地区发起疯狂进攻,第19路军和第五军密切配合,展开反击,毙伤日军千余人,取得淞沪抗战中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然而,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和不断增援的兵力,逐渐对中国军队形成包围之势。3月1日,大批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中国军队腹背受敌,防线被突破。3月2日,在弹尽援绝的困境下,中国军队被迫全面撤退。
这场战役,中国军队伤亡官兵1.3万余人,日军伤亡3000余人。尽管最终中国军队撤退,但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意义不可磨灭。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让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决抵抗,才能捍卫民族尊严。此役彰显了中国军民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打破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的美梦,为后续的全面抗战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淞沪抗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抵抗侵略的坚定决心。它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奋勇拼搏。
铭记烽火,砥砺复兴。中华儿女在抗战烽火中挺起不屈脊梁,用热血与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本系列每周将推出三篇“烽火抗战路,不屈民族魂”系列学习推送,感悟先辈的英勇无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挖抗战历史,凝聚奋进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以上为本期学习内容,敬请期待下期推送。
注:本文内容摘自《大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