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泣血忆往昔烽火抗战,青史留痕书彼时峥嵘岁月。在民族危亡的至暗时刻,每一位先烈都是一道划破黑夜的曙光。革命先辈们在战火纷飞中舍生忘死,仁人志士们的英勇与坚韧,深深烙印在每一位青年心中。为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使其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时代的舞台上勇立潮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推出《大抗战》系列学习推送,展现先烈们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军民一心的团结伟力,从中探寻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受先辈们用热血铸就的钢铁长城。
《大抗战》系列微纪录片第三集
东北义勇军抗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一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出于民族义愤,拒绝执行不抵抗的命令,奋起武装抗日。9月18日当夜,面对日军发动的进攻,驻守沈阳北大营的东北军独立第七旅部分官兵忍无可忍,被迫自卫还击,成为九一八抗战的先声。
随着日军侵占了东北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辽、吉、黑三省各地义勇军相继兴起,在辽河两岸松花江畔以至整个白山黑水之间,打击日本侵略者。东北抗日义勇军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各阶层人民部分爱国官兵和绿林武装等自发组织起来的各种抗日武装的通称。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东北地区就开始有义勇军的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支持和全国救亡运动的推动下,义勇军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在辽宁地区,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组织了辽西抗日义勇军。1931年10月初,原凤城县公安局长牡丹江警察分署署长邓铁梅在黄显声的支持下,回到凤城,组建了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不到一个月里就组织起一千七八百人的队伍,设立三个团和一个大刀队。
1932年4月,唐聚武、邓秀妍等人在辽东组织辽宁民众自卫军,后队伍发展到10万多人,活动区域遍及辽东20独肇,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在辽北、辽、热边等地,蒙古族、汉族人民也纷纷组织武装参加抗日。黑龙江地区抗日义勇军在整个东北义勇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有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苏炳文、张殿九领导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
东北抗日义勇军四处出击,袭击日伪据点,破坏铁路桥梁,伏击干扰敌人,一度从侵略者手中夺回了40余座县城,控制了安东、岫岩、凤城和松花江以南,哈城县以东,延边和吉墩路以北等13个县区,以及通化、恒仁、临江等10余座县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斗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东北抗日义勇军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系统,完全是民众自发的抗日武装队伍,他们与当时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背道而驰,也得不到武器的支援和生活给养。特别是东北冬天寒冷漫长,义勇军减员十分严重。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失败虽然是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一大损失,但是他们的英勇抗战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迟滞了日军对东北的占领和扩大侵华的军事进程,也极大的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提供了借鉴。
面对各地抗日义勇军失败后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并以直接领导的游击队为骨干,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建立人民革命军,进而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从而把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争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中国局部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铭记烽火,砥砺复兴。中华儿女在抗战烽火中挺起不屈脊梁,用热血与生命捍卫了国家尊严。本系列每周将推出三篇“烽火抗战路,不屈民族魂”系列学习推送,感悟先辈的英勇无畏,传承伟大抗战精神。深挖抗战历史,凝聚奋进力量,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永放光芒。以上为本期学习内容,敬请期待下期推送。
注:本文内容摘自《大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