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作为一种流传悠久的艺术门类,在历经工业革命、电视、互联网等等事物的洗礼之后,至今依然活跃于舞台之上。自从2009年,一位名叫刘谦的魔术师在春晚上一炮而红,魔术正式进入了中国大众的视野。“魔术”这个词好像充满了神秘,未知和惊奇。当我们在被魔术所震撼所感动的时候,它所触碰到的到底是我们的哪一根心弦?
“魔术师欺骗的不是人的眼睛而是大脑”
魔术师在表演魔术时,并非均以极快速度来骗过人的眼睛,因为单纯骗过人眼并不是魔术师最想要的效果。魔术师所追求的效果是观众感觉到了“不可能”,这是一种经过了大脑理性判断后的结果,因而魔术往往不只有魔术的原理,还要通过情节、话术、音乐等等的包装,使观众并不只是看到魔术在发生,更多的是感受到魔术在发生。比如,如果魔术师只是让观众随便选一张,然后把牌拿过来找出来,最后的效果往往并不好,因为观众的理性思维并没有完全进入其中。
而且魔术师在表演过程中,始终是领先于观众的,魔术师知道下一步但是观众却不知道。魔术师会尝试控制观众的注意力,让其略过魔术的秘密之处,聚焦于情节,因此,魔术转移走的不是目光,而是大脑的注意力。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期望效应说的是由对他人或者自己的一种判断,而对他人或者自己产生某种预期,且最终的结果会符合这种预期的心理现象。魔术师在最后揭晓时会以一种缓慢的节奏进行,让观众认识到有什么将要发生,心中会对这一种可能性产生期待,而这种奇迹与自己的预期相符的结果,使得观众心中发生了一种期望效应,会对结果更加感到惊奇。
而这种勾引起观众内心期望的强调有时也有另一种用法——即通过心里摆效应形成反转,所谓的心理摆效应,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如果感情的强度和兴奋程度越高,则呈现的心理斜度就越大。这样人的情绪和情感就很容易向相反的状态转化,如喜极而泣就是这种情绪状态转化的典型体现。魔术师先勾引起观众的注意,但并不以观众所期待的方式结束,在观众极高的期待转化为深深的失落时,以一种超越观众期待的方式来使观众的心境从失落转变为惊喜。
魔术对于时刻的要求也使得揭秘,尤其是在表演过程中“剧透“式的揭秘 ,对其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想要探求秘密是人之常情,但是就和剧透电影一样,剧透魔术实在是一不道德的行为。
“奇迹发生在你的心里而不是我的手上”
魔术与戏剧、音乐、电影等等的艺术形式一样,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相等的惊喜,即使是在相同的时间地点看同一场表演也是如此。魔术是假的,这是一件几乎人尽皆知的事,但是关键在于观众内心对于魔术的看法。如果观众本身始终抱有“这是假的,我不能被骗到。”的心态,那么最终是不能很好的欣赏到魔术的。反之,如果我们并不计较其真假,而是沉浸于魔术带来的惊喜感,那么我们自然会感受到魔术师最想让观众体会到的事物——生活中的惊喜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来自阿根廷的魔术师Mirko,为了实现女儿想见圣诞老人的愿望,花了半年时间去排练。在圣诞节时邀请了很多朋友,并亲自扮演圣诞老人为现场的小孩子送上了礼物,但是有一位小男生突然开始大叫“圣诞老人是假的!”,并扯下了他的胡子。在全场鸦雀无声的时候,他的女儿捡起来他的胡子说“明明是真的”。所以我们知道,无论是怎样的装扮都没法创造出一个真实的圣诞老人,但是只要自己内心去相信,这也可以是真的。魔术也是如此,魔术师只能做到让事情看起来发生了奇迹,但是魔术师永远也做不到奇迹,真正的奇迹是由魔术师和观众一同创造的,奇迹只会也一定会发生在观众的心里。
所以,很多时候魔术之所以让人感到惊奇,是因为观众本身就心怀对奇迹的期盼,而魔术师正好满足了这种期待而已。
也许在日复一日的日常中,我们对于周遭的平常都失去了幼时的兴奋与惊奇,而魔术便是在努力地帮助我们找回那种惊奇。这需要魔术师的手法、技巧、节奏、情节构建等等,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观众内心深处对于奇迹的向往。生活不只有魔术,生活也幸好有魔术。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