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024级网络空间安全1班以“民族团结,以学促融,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召开了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此次班会活动,为同学们揭示了民族团结的意义,同时提高了同学们对各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班会中提到,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不同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民族团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各民族在经济活动中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民族团结是文化繁荣的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民族团结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民族团结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石,能够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团结的力量更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增强我们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 56 个民族。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分布广泛。其他少数民族如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等,都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风俗和传统。各民族的服饰精美多样,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古朴典雅。饮食方面也各具特色,如蒙古族的烤全羊、回族的清真美食、藏族的酥油茶等。
各民族在地域上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有的聚居在特定的区域,有的与其他民族杂居。尽管各民族有自己的特点,但都秉持着团结、互助、和谐的精神。在国家的政策支持下,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携手奋斗。
在分享环节,韩冰洁(上图)、徐硕(下图)两位同学分别讲述了“昭君出塞”、“齐心协力建包钢”两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故事,这些故事展示了团结的力量和各民族间深厚的情谊,激励大家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昭君出塞:王昭君为了维护汉匈和平,主动请求远嫁匈奴。她出塞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着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昭君出塞不仅促成了汉朝与匈奴间较长时期的和平相处,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齐心协力建包钢:在20世纪50年代,面对一号高炉建设中设备和材料供应不足的严峻挑战,党中央发出了“包钢为全国,全国为包钢”的号召。全国积极响应,大力支援包钢建设结束了内蒙古草原寸铁不产的历史。这一历史事件彰显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本次班会,我们围绕“民族团结,以学促融,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会议内容涵盖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我国的民族概况、民族团结的故事三个方面。会议反响热烈,展现出同学对民族团结的高度认同和热情。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基石,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绘民族团结的新篇章,让团结之花在中华大地绽放光彩!